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南翔支路1号 13194196335 stellar@163.com

精品项目

足球点燃市集活力,西宁城西区农体文旅商融合焕新颜

2025-07-18

7 月 13 日,第二届 “大美青海・高原足球” 超级联赛西宁赛区城西区主场日活动在西宁市体育场激情开赛,西宁雪豹队以 2:1 战胜海西柴达木枸杞队。这场赛事不仅是绿茵场上的竞技盛宴,更以 “足球 + 市集” 模式为纽带,将农业、体育、文化、旅游、商业深度融合,在高原城市绘就出一幅 “农体文旅商” 五业共生的新图景。

赛前,500 名演员组成的庞大阵容带来了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文艺盛宴:舞龙舞狮锣鼓震天,少儿街舞活力乐鱼官方网站四射,戏曲水袖与武术刚劲相映成趣,非遗堆绣、唐卡技艺在展演中焕发新生。城西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,如此规模的演出旨在 “全方位展现地域文化魅力”,让观众在观赛之余感受河湟文明的深厚底蕴。

市集烟火气激活消费新场景

场外 100 家参展企业沿街道排开,形成长达数百米的特色展区。牦牛肉干、黑枸杞、青稞酒等高原农产品香气四溢,市民游客边品尝边选购,商家热情吆喝声此起彼伏。非遗展区内,堆绣传承人党占红展示的 “雪豹主题” 文创产品成为爆款,绣着赛事元素的挂件、手提包被游客争相收藏。特色小吃区则汇聚了手抓羊肉、酿皮、甜醅等地道风味,“豹街遇上下南关” 的创意组合让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。

二、五业融合的 “化学反应”

农业:从田间到舌尖的精准对接

通过 “体育 + 农业” 模式,城西区将青海牦牛、冷凉蔬菜等地理标志产品推向全国视野。参展商李女士现场切割牦牛肉干供游客品尝,“牧场直供、天然无污染” 的卖点吸引众多订单。城西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,这种 “赛场助农” 模式直接打通产销链路,让农产品借助赛事流量实现 “出圈”。

文旅:赛事引流与全域联动

赛事期间,城西区推出 “足球消费券”,球迷凭门票可享受周边餐饮、购物折扣,同时将比赛与塔尔寺、青海湖等景点串联,设计 “观赛 + 旅游” 精品线路。江苏游客刘夏在品尝牦牛肉干后表示:“青超联赛让我们既能看球,又能一站式体验西宁的美食和文化,下次还想带家人来深度游。”

商业:线上线下的消费共振

除了线下市集,城西区同步开启 “数字赛场”:网红主播通过抖音、快手直播带货,华为、丰田等品牌推出 “以旧换新” 惠民补贴,线上订单与线下展销形成互补。这种 “赛场展示促销 + 线上直播引流” 模式,让特色产品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,部分商户单日销量同比增长超 30%。

三、长效发展的 “西区样本”

模式常态化的探索

城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通过 “小吃 + 非遗 + 农产品” 多展区联动,已实现提升本土品牌知名度、促进农产品销售、带动文旅消费的多重目标。未来,该区将总结经验,推动 “体育 +” 模式常态化,计划在环湖赛、马拉松等赛事中复制 “足球 + 市集” 做法,形成 “月月有赛事、季季有主题” 的产业融合生态。

区域协同的深度拓展

在青少年足球领域,城西区已构建 “1 个品牌赛事 + N 所特色学校” 体系,“雪豹杯” 校园足球联赛吸引 75 支队伍、1200 余名运动员参赛,并首次联动黄南、海西等地球队,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。这种 “体教融合 + 区域协同” 模式,正为青海足球事业输送新生力量。

四、从赛事经济到城市品牌

流量转化为城市软实力

当机器人开球、无人机巡飞等科技元素融入赛事,当 “农体文旅商” 融合场景被人民网、青海日报等媒体聚焦报道,城西区正通过一场场赛事塑造 “活力西区” 新形象。正如球迷张一鸣所言:“球员在场上拼搏的精神,就像西宁这座城市的缩影 —— 坚韧、包容、充满创造力。”

足球点燃市集活力,西宁城西区农体文旅商融合焕新颜

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

在彭家寨镇,汉庄村花栖谷露营基地将农业种植与生态旅游结合,年接待游客超 2 万人次;火西村中藏药种植基地通过 “农业 + 电商” 模式,带动村民增收。这种 “赛事引流、产业留客、生态养客” 的路径,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,为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

从绿茵场到市集,从传统技艺到现代消费,西宁城西区正以足球为支点,撬动 “农体文旅商” 五业融合的杠杆。这场 “体育搭台、产业唱戏” 的实践,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,更让千年河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当暮色中的体育场灯光渐次亮起,市集的喧嚣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,一幅高原城市的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